智慧的運用

智慧的修行方向(五十二)

修心篇(15)

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敦珠佛學會   蓮花海第52期

上師簡介 / Guru Introduction     返回目錄 / return to Content

  應如何選擇上師 真假上師 真假傳承  對佛法疑惑的問與答

(按以下標題,即可前往該段內容。請依次序閱讀以保持內容的銜接。)

應如何選擇上師 真假上師 真假傳承

一般的普羅大眾,以至大修行人,其修行的目標,不外乎下列幾種:

  1.      祈求世間的慾望  – 例如求自身及眷屬能夠「長壽、除病、事業成功、好姻緣、增長財富、消災解難、與離世的愛人重聚」等,或者希望獲得「現世的心靈安慰、安全感」等;亦有為「名、利、恭敬」而研究佛教,甚至投入修行的人。

  2.      投生善道 – 例如希求死後投生天界或人界,不墮入惡道(畜牲、餓鬼、地獄)

  3.     脫離輪迴的引力 -- 希求重拾自由,可以自主地决定是否再投生入「六道」(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之中,抑或留住在不受引力操控的高階「色界」,例如「色究竟天」。(詳情請參閱「蓮花海」第17期之「瀕死體驗的意義」一文,有關「三界」的解釋。前往有關內容 )

  4.     成佛  –  回復「本性」及最原始的無邊大能力,不受任何約束及可以住於「法界」。(「心性」,又名「佛性」或「本性」,意即身原本擁有,最清明的覺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及五期「瀕死體驗的意義」一文。前往第4期  前往第5期)

以上是「化繁為簡」地將廣大的修行歸入四種目標,要達成這四種目標,有甚麼方法可供選擇呢?其成效又是如何的呢?判別及選用這些修行的方法時,有什麼關鍵的要點要注意呢?這些都是「尋找關鍵」的「入手處」。修行的方法,無論是那一種宗教,大致上都離不開下列幾種:

1.        祈禱 – 包括懺悔、發願

2.        持誦 -- 呪語、名號、或經文

3.        觀想  -- 主題包括「入定」的種種程式,以至用身體的內部功能作配合

無論是那一種修行方法,都必須包含「心力」的訓練,否則無法產生任何效力。要判斷那一種修行方法最有效,其中之一的判別要點就是這種修行方法,對「心力」的影響程度有幾大呢?佔幾多個百分點呢?

 

「修心篇」

「修心」的重點就是如何「觀心」。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重點指引。由「蓮花海」第38期開始,在「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中已經清楚敘述過。問題是應如何「觀心」呢?是否「觀想」自己是佛或「本尊」就可以呢?

「觀想」的內容與步驟是什麽呢?如果套用現代語,就是「觀想」的程式應該如何進行,方才最為有效呢?「觀想」的方法,無量無盡,那一些才是正確的、屬於那一種層次的「觀想」、針對那一種情況、效用的發揮如何、有反效果或者副作用嗎?一連串的問題,都是選擇「觀心」方法的「考量要點」。(請參看「蓮花海」第3841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38期 前往第39期 前往第40期 前往第41期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了「觀心」應有的程序及條件。因此這部經典,可以說是一切「觀心」方法的重心與滙集,也是一切修行的根基,能協助眾生快速成佛

究竟這些「觀心」方法的級別、修法程序、及條件是怎樣的呢?可以跳級而修嗎?在未解釋之前,先看一看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牟尼佛如何將「觀心」的方法作出大致的分類,由淺入深,從根基逐步提昇

1.          「觀報恩心」(請參看「蓮花海」第40-49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 前往有關內容

2.          「觀厭慾心」(請參看「蓮花海」第50-60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50期 前往第51期 前往第52期

3.          「息妄想心」

4.          「入聖智觀」

5.          「心地觀法」

6.          「觀菩提心」

7.          「觀三種大祕密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心地觀報四恩」的「觀心」方法。這四種必須要還報的恩德分別是:

1.          父母恩 -- (請參看「蓮花海」第40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0期

2.          眾生 -- (請參看「蓮花海」第41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1期

3.          國王恩 -- (請參看「蓮花海」第42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2期

4.          三寶恩

(1)    佛寶恩(「佛寶恩」請參看「蓮花海」第43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3期

(2)    法寶恩(「法寶恩」請參看「蓮花海」第44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4期

(3)    僧寶恩(「 僧寶恩」請參看「蓮花海」第45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5期

(4)   「寳」的十種意義(請參看「蓮花海」第4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6期

5.          報答四種恩德的方法及果報:

(1)    十種布施、親近、真實波羅蜜多的報恩分別(請參看「蓮花海」第46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2)    三輪體空的報恩方法(請參看「蓮花海」第47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7期

(3)    以「心地觀報四恩」教授眾生的果報(請參看「蓮花海」第48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8期

(4)    往生「淨土」後還要再投生的因由(請參看「蓮花海」第48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6.   「觀心」的方法、重點、成份、程序及條件是什麼?(請參看「蓮花海」第49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49期

7.   「觀心」必須具備的基礎「定力」是什麼?(請參看「蓮花海」第49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8.   「觀心」與「修習儀軌」有何分別?(請參看「蓮花海」第50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50期

9.    如何方可在俗世裏培育優質的「心性」呢?(請參看「蓮花海」第50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10. 「五蘊」如何影響「心性」呢?(請參看「蓮花海」第50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50期

11.  對「五蘊」的執著,如何令顯教的經文被篡改及影響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51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51期

12.  「變性成佛說」如何令眾生對「五蘊」的執著加劇,以至危害眾生的心性。構成輪迴的重要因素是什麼?「成佛」的關鍵在於什麼? (請參看「蓮花海」第52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 前往第52期

 

「成佛」的關鍵在於什麼?

構成輪迴的重要因素是什麼?

「修行」必須以「修心」為主,「修心」的重點就是如何「觀心」。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重點指引。「觀心」的訓練,首先第一要「觀報恩心」,將「心的容納空間」擴闊,也將「心的柔軟度」提升。第二步就是清除「心的重性雜質」,糾正錯誤的觀念。因此要「觀厭慾心」,先對世間慾望的危害性,有正確的認知後,再進一步「心生厭離、放下慾望」,才可以成功。

「觀厭慾心」的目的,就是要以「空性」的「觀心」方法,徹底「解散對五蘊的執著」。由於自遠古至今,眾生為了「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思糾纏,造成歷劫欺壓女性、不惜篡改宗教的經文來達到目的等惡業現象,令「修行的心性」被嚴重扭曲

翻開佛教「顯教」的經文,會發現很多「只有男身可以成佛、女身汚穢、女身必須先轉為男身才可以往生淨土或成佛,否則永遠都不可以往生淨土或成佛」等等不平等、具性別歧視、「有常」的經文。「顯教」的這些經文,令佛教變質為「自相矛盾的、反智的」一種不平等學說。令佛教由「真理變成無理」,與外教的「講求迷信、不求真理、永恆不變」等情況,完全相同。從而使佛教被真正地推入「末法時期」的黑暗年代!

為什麼說這些具性別歧視的經文是由篡改而來的呢?有何理據呢?試舉下列幾個具體例子:

1.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註:主角在對話時轉為男身)(請參看「蓮花海」第51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前往第51期

2.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請參看「蓮花海」第51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前往第51期

3.      《佛說月上女經》卷下 (註:主角在對話時轉為男身)(請參看「蓮花海」第52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前往第52期

4.      《得無垢女經》(註:主角在對話時轉為男身)(請參看「蓮花海」第52期「智慧的修行方向」一文)前往第52期

5.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

 

3.   《佛說月上女經》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佛說月上女經》卷下:【爾時不空見菩薩告月上女作如是言:「如是月上。既不可以女身成佛。汝今何故不轉女身。」其女答言。「善男子。夫空體者無迴無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云何令我而轉女身。」……爾時月上。從佛對聞與已授記。聞已歡喜踊躍無量飛騰虛空。去地高至七多羅樹。既住於彼七多羅已。其女於即轉彼女身變為男子。即時大地皆悉震動。出大音聲。(爾時月上菩薩說此偈:) ………………………. 

如是諸法本性者  喻如虛空無有異

我先所有女人身  彼身空體亦無實

既無實體是為空  空體無物無可取

彼身顛倒分別生  分別猶如鳥飛空

意欲成就佛菩提  復欲降伏四魔眾

復欲三千大千界  轉於微妙大法輪

汝等猛發菩提意  尊重供養婆伽婆

不久當成功德尊  同於真體無有別

     善利丈夫尊沙門  二足中尊我頂禮..   

以白話文解釋,內容大致是說:【當時「不空見菩薩」向「月上女」說:「月上,既然不可以『以女身成佛』,你現在為什麼不轉換這個女身呢?」「月上女」答:「善男子,『空性』本體為『無』,因此無所謂迥然有別而要轉換的。一切諸法、世間或出世間事,都是同樣如此的。為什麼說要我轉成女身呢?」............ 當時「月上女」從釋迦牟尼佛處聽聞自己被預言成佛後,極度歡喜踊躍地飛騰於虛空之上,離地比多羅樹高七倍之處(見附註1前往註解) 。「月上女」即由女身變為男子,即時大地全皆震動,發出大聲響。(於此時,「月上女」說出以下偈頌:)

(1) 如是諸法本性者,喻如虛空無有異 -- 一切諸法、世間或出世間事,其本性有如虛空一樣無分別。

(2)   我先所有女人身,彼身空體亦無實 -- 我先前屬於女人之身,但此身本體是空的,並無實質。

(3)   既無實體是為空,空體無物無可取 -- 既然無實質,是空的,空的本體是無物可以獲取或執持的。

(4)   彼身顛倒分別生,分別猶如鳥飛空 -- 身體的出生是因為顛倒的思想心性而出現的,這些分別的、執持的思想心性,有如鳥兒於空中飛行,以顛倒的思想心性在空中任意橫行而形成執著。(意指「本來是空的,因執著分別那些經常會男或女顛顛倒倒地出生的身體,而形成「構成輪迴的重要因素」。)

(5)   意欲成就佛菩提,復欲降伏四魔眾 -- 若果想「覺悟成佛」,又想降伏四魔眾(見附註2 前往註解)

(6)   復欲三千大千界,轉於微妙大法輪 -- 再又想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弘揚殊勝佛法,

(7)   汝等猛發菩提意,尊重供養婆伽婆 -- 你們必須猛烈地發起菩提心,尊重及供養「婆伽婆:世尊、女人」 (見附註3 前往註解) 。此一偈頌,說明尊重女性,不生歧視,供養具智慧的女性,其功德可引至成為功德尊者,為日後成佛而奠基。因為「婆伽婆」,指的是女人,只是後世具性別歧視的翻譯者以「世尊」取而代之。

(8)   不久當成功德尊,同於真體無有別 -- 就可以於不久之後成為功德尊者,同是法性本體而無有分別。

(9)   善利丈夫尊沙門,二足中尊我頂禮 -- 成為善於利益眾生的「調御丈夫」(見附註4 前往註解,「調御丈夫」為佛的名號之一,並非指「男性」。「佛」本身並無「男性或女性」之分。)、受尊敬的出家人,是具有兩腿的眾生中最尊貴的(見附註5 前往註解,「兩足尊」為佛的名號之一),我要頂禮。.. 

上述經文,本來主旨在於解說:「不要執著於男身或女身的分別,都是法性本體而無有分別。而成佛的關鍵在於不要執持這些分別,否則就會因為這些分別執持而形成不斷要輪迴的身體。」

但就在其中,被一些具有性別歧視、不懂真正佛法的人,加入前言不對後語的片段,說當時「月上女」從釋迦牟尼佛處聽聞自己被預言成佛後,唯恐自己不立刻轉成男身,就會無法成佛,因而立即由女身變為男子,並且即時大地全皆震動,發出大聲響,以作「隆重其事」的一種和應。

這種加插及篡改經文原意的痕跡,非常明顯。因為「月上女」深明對男身或女身的分別執持會成為「成佛」的極大障礙,因此沒有可能在此「被佛認可及授記」的重要時刻多此一舉地特別由女身變為男子,自製矛盾及麻煩的。

畢竟《佛經》的結集,是由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依靠記憶而造的,而且在期間的約500年內,均無文字記載,全部依靠記憶及背誦而流傳後世。這些重要的歷史因素、及文化背景,也造成《佛經》被篡改的原因。

成佛的關鍵,在於「恢復一元的無分別法性」,才可以進入「一元的法界」,以脫離輪迴束縛及一切因果業報。因此在「心性」上必須是「一元」的,不可以有男女相,也不可以存有要轉為男身才可以成佛等「有分別心、二元」的「心識」。否則根本無可能進入「法界」而成佛。以「月上女」的上等智慧,又怎會在關鍵位處,執著地要轉為男身呢?如此豈不是無法融入「一元的法界」而成佛嗎?因此這些片段,肯定是遭到篡改、插贓嫁禍的「謗佛、謗法」之言

這些篡改佛法的人,全部都是不學無術、自欺欺人之徒。毀謗佛教、拖累佛教,令佛教成為外教及有識之士的笑柄,令佛教蒙羞,正式進入末法時期。佛法水準也因而倒退至不文明年代。(有關在「法界」運行「無所得」法則的詳情,請參看〔「修心篇(7) 心經精解、死後的「融入一體」與「修心、空性」的對應關係〕光碟,或到「敦珠佛學會」的Youtube 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DudjomBuddhist  觀看)

 

「變性成佛說」如何危害眾生的心性

佛教「顯教」與「密宗」的女性成佛觀

很多顯教的修行人,由於長期受到篡改了的佛經所影響,其「心性」都被困在「只有男性才可以成佛」的死胡同裏。很明顯地,他們的「心性」都比修持「密宗」的人,狹隘得多。即使願意為女性發聲、為佛教的長遠弘播而努力的顯教法師,也陷入不合邏輯性的瞎辯之中。

例如佛光山文化院院長永明法師,很有承擔地寫下一本《佛教的女性觀》(佛光出版社出 版1997年版 )。其中談及的「佛性一如說」,非常之有水準,令人深感讚嘆。但談到「變性成佛說」,則有如下不合乎佛法及因明邏輯的一段:

〔龍女的轉為男性而成佛,其所意味並非女性人格或人性的否定,而是女身、女性肉體問題的解決。因為男性的欲望對象是女性的肉體,因此女性成為男性之佛道修行者的最大障害,這個事實是非常重要的。基於此,在律中關於男女的性問題有許多的規定。而大乘佛典中具代表性的是《法華經》<安樂行品>,此品對大乘之佛道修行者強調不可親近婦女,其目的在避免修行上的障害,而邁向成佛之道。

  因此龍女的變成男子,舍去女身而成佛的形態不能視為佛教對女性的偏見,而是意味著女身不再是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而且對女性而言,是自己由強烈的從屬性中之脫離。(平裝第122)

這一段,很容易就被外教或具有普通邏輯性的人所推翻及加以恥笑。他們會「想或問」

1.      佛教中的「顯教」,會為了男性的利益,與及令男性的慾念消除,以成存男性的修行成就,而要所有欲投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要「成佛」的人「變成男性」,否則不能夠投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甚至不能「成佛」。但是很奇怪,「密宗」卻無這種「定律」或強迫性的規定。究竟是「誰對、誰錯」呢?(見「西方極樂世界中有女人嗎?」

粵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vyrxWKRnuE&list=UUublbecNzN3EBksL6Txragg

國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79lPvKIDtk&list=UUublbecNzN3EBksL6Txragg  )

2.      即使這種「定律」或強迫性的規定是對的,那麼「同性戀」的人、「無論自身是什麼性別,都只愛男人」的人,又應如何「變性」呢?是否將他們困在蓮花之內,直至他或她們不再「只愛男人」,才可以「花開見佛」呢?

3.      究竟佛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要用「變成男性」來協助修行,而並非以各種「修心」之法來修行的呢?

4.      因此龍女的變成男子,舍去女身而成佛的形態不能視為佛教對女性的偏見,而是意味著女身不再是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而且對女性而言,是自己由強烈的從屬性中之脫離。〕這一段,是否在說:「成佛」之前,女性要先成為「不再是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這是一個「成佛」的條件嗎?抑或只是作者的個人心理障礙呢?一位即將「成佛」的眾生,理應已達「心無掛礙」之境,為什麼還要覺得自己是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因此而要在「成佛」的關鍵時刻中「變性」呢?相信這位要「成佛」的眾生,可能需要去看「心理醫生」,「成佛」就肯定是與他或她「無緣」了。

5.      上述這一段,又是否在說:凡是女性,都強烈地知道自己的從屬性,是「男性的附屬品、男性眼中欲望的對象」,因此即使已達將要「成佛」的水準,也要「有自知之明、自知自己是從屬品」,要自主嗎?要「成佛」嗎?請先「變成男性」。請問這一段,是否有這種意思呢?請問有這種「從屬性思想」的人,還有「成佛」的「心性」嗎?如果有任何一位眾生,看了這段文字,認為是對的,因而引至心理障礙,無法「成佛」,這一種「惡性業力」,作者能夠承擔嗎?這一種言論,又是否屬於「謗法」之言呢?

6.      跟據作者的言論,以普通的邏輯推理,既然「女性成為男性之佛道修行者的最大障害」,因此女性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成佛」前,要「變性」為男性,以協助男性「熄滅心中的慾火」。那麼「男性也理應成為女性之佛道修行者的最大障害」了。請問是否「凡男性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成佛,都要變性為女性」,以協助女性「熄滅心中的慾火」呢?請問這一種「女性成為男性之佛道修行者的最大障害」的言論,又是否屬於「謗法」之言呢?請問如果外教的人、以至普通人,看見作者此等言論,還會尊重佛教的「因明學」嗎?還會尊重佛教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成佛」說嗎?究竟是誰令佛教變成這樣子的性別歧視呢?

7.      有人說,令西方極樂世界中沒有女人,是因為可以使在此修行的人「不為情煩惱」。這個論點更加是荒謬至極的。那麼「同性戀」又如何處理呢?還有,為什麼不令西方極樂世界中沒有男人,而只令西方極樂世界中沒有女人呢?這不是歧視女性、輕蔑女性,那又是什麼呢?是否要「斷愛執」,就只有消滅男性或女性的單一方法,才可以達成呢?

「顯教」的某些被篡改經典,在「性別的歧視」上,確實害人無數。於現今科學昌明的年代,必須加以糾正,否則對佛教的弘播,十分不利。我有一名弟子,在皈依前,已經對「顯教」的經典研習多年,頗有學問,中英文皆通。於皈依的十多年來,雖然每一個月都在誦讀著「密宗」的「不可以毀謗婦女的智慧及成佛自性」戒律。但碰到「只有男性才可以成佛」的問題上,仍然堅持「這一句」,無犯戒。

他的理據是 --「我只說過:〔只有男性才可以成佛,女性要成佛,必須先轉成男性,才可以成佛。〕我沒有說過:〔女性不可以成佛〕這一句,因為女性仍然可以通過變性而成佛。因此我沒有犯戒。我也看不見,自己有什麼過錯。」

由於這名弟子拒絕懺悔,因而令「上師」無法作出救助。即使施教十多年,仍然無法根治這種「不合乎佛法、不合乎邏輯、不合乎人性」的洗腦式、強詞奪理式思想。而他們的理據,僅僅只是捧著幾本已被篡改了的佛經作為證據。由此可見,「顯教」的這一套歪理:「變性成佛說」,毒性之強,確實陷無數無辜眾生於地獄之境,令人慨嘆!猶如在蜜糖中加入毒藥,殺人於無形而不自知(有關「四依四不依」的真正解釋,尤其是對「依法不依人」的錯誤解釋,請參看「蓮花海」第52期,「問與答」牽出「智慧」(21)) 前往第52期有關內容

也由此而見,這一套歪理,令眾生對「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執著,比任何的宗教都要強。「密宗」的教理,單單在這一方面,就已經要比「顯教」的優勝很多,更遑論其他的方面了。起碼「密宗」不會誤導眾生犯下「下生地獄」的大戒。更不會以千年計地留存如此不堪一擊的邏輯論點,羞辱佛教的「因明學」。還要死硬派地不肯修改,繼續荼毒眾生。難道「這就是慈悲嗎?」

整個「變性成佛說」,都必須刪除,不可以再留存此等「謗佛、謗法」之言論於後世,以免高度危害眾生的「心性」。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會繼續留存此等「謗佛、謗法」之言論。究竟佛教將會是造福萬代,抑或是繼續遺禍萬代,就在此一刻,「大乘顯教」人士的決定了。(有關「下生地獄」及危害眾生「心性」的後果,請參看第51及52期「蓮花海」,「瀕死體驗的意義」一文。)前往第51期有關內容 前往第52期有關內容

下一期會繼續討論幾部經文,可以進一步證明,佛經被一些當權者、利益衝突者、翻譯者、弘法者篡改。留待下一次再詳談。..................(待續)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應如何選擇上師 真假上師 真假傳承

 

1.   智慧的修行方向(1)」一書現已出版,內容包括「智慧的修行方向」110期的文章。

2.   智慧的修行方向 (2 ) -- 逆境的處世準則與强心七法一書現已出版,內容包括「智慧的修行方向」1120期的文章。

3.    智慧的修行方向 (3) -- 修行的關鍵位之一:咒語及音聲的奧秘與運用一書現已出版,內容包括「智慧的修行方向」2130期的文章。

 

 

請 購 表 格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1.    多羅樹

(http://baike.baidu.com/view/699081.htm )

(1)   屬棕櫚科喬木。岸樹、高竦樹。學名Borassus flabelliformis。盛產於印度、緬甸、錫蘭、馬來群島及熱帶非洲。樹高七十餘尺,花大而白,果熟即赤,狀若石榴

(2)   【多羅樹(梵ta^la,巴ta^la,藏ta-la)】

(3)   又名 貝多羅樹 扇椰子。

(4)   樹葉:此樹之樹葉呈扇狀,葉面平滑堅實,人稱貝葉或貝多羅葉,可書寫經文。印度最古老的佛經即刻寫于貝多羅樹的葉片上後集結成冊,稱為貝葉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恭建那補羅國〉條雲(大正51·934c)︰‘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週三十餘裡,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此外,因各樹之長度相近,故印度多以之為計量高度的單位。如《慧苑音義》卷下雲(大正54·454a)︰‘其高例十丈餘,故經中取為定量。

(5)   七多羅樹:七多羅樹,即比多羅樹高七倍。法華經藥王品曰:「坐七寶之臺,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智度論二曰:「千阿羅漢,聞是語已,昇虛空高七多羅樹。」

(6)   [參考資料] 《起世經》卷一〈閻浮洲品〉;《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集異門足論》卷四;《法華經》;《大般涅槃經》卷一、卷七;《有部毗奈耶藥事》卷十四;《慧琳音義》卷十;《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卷一;新譯《華嚴經》卷三十三、卷七十一。

 返回原處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2四魔眾

(1)   煩惱魔: 貪、瞋、痴等煩惱,迷或事理,障蔽正道,損害慧命。

(2)   五蘊魔:以身中五蘊「色....識」積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法能奪智慧之命,故稱蘊魔。

(3)   死魔:人之壽命有限,妨礙修道,能損害慧命。例如身老體弱而起煩惱,自命死期迫近而不學道等。

(4)   天魔:欲界第六主,作種種障礙,害人之修道。欲界六欲天,從最下層起: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第六天魔王,即欲界最高的他化自在天,此神就是不須自己行樂,而愛下天化作,以他人之樂事而自在遊戲、作弄、或奪取,故名「他化自在天」。總是以誘惑、脅迫等方法企圖阻礙行者修道。在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修行過程中曾多次拒絕之誘惑。「摩羅」(即「)二字也有「陽具」的意思,代表了「妨礙修行的煩惱或慾望」。

以上四種,出自北本《涅盤經》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等。又《超日明三昧經》卷上所謂身魔、欲塵魔、死魔、天魔者,亦同於上述之四魔。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釋之雲(大正45·348b∶「煩多擾亂名為煩惱(欲塵魔);色等積聚名之為蘊(身魔);將盡、正盡、盡已名死(死魔);神用光潔自在名天(天魔)。此四即魔。」

魔分內魔、外魔。內魔由自身產生障礙,外魔則由自他身而來之障礙。《定善義傳通記》卷三說四魔之中,以天魔為外魔,其他三魔為內魔。

魔羅(即「),意譯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它可能源自於古印度神話中的閻摩(梵文:यमYama)。依《梨俱吠陀》所述,閻摩為死神,住在天界,他已克服死亡,為亡者引路。它源自於原始印歐語詞根*mer,意思是死亡。歐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話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維亞神話的大地女神,都源自於同一個字根。

為了符合漢語習慣,魔羅被簡稱為。古譯經論多作,至南朝梁武帝時,以其為能惱人者,遂改作

  返回原處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3.   婆伽婆

(專有名詞)Bhagavan,又譯作「婆伽伴、婆誐鍐、婆伽梵、薄伽梵、薄阿梵」。「佛地論」解釋此名詞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之六種意義。「智度論」解釋此名詞有「有德、巧分別、有名聲、能破」之四種意義。又密教有稱為「女人」之秘密解釋。經中多單譯為「世尊」。

「婆伽」即「名聲」,「婆」即「有」。因此又名「有名聲」。而最具「有名聲」者,莫過於佛,因此成為「佛」的「名號」之一。再者,「婆伽」又名「破」。「婆」又名「能」。因此凡有人能破「婬怒痴(貪嗔痴) 」,都稱為「婆伽婆。」

《大日經》疏:「……………復次,帝釋聲論謂女人薄伽,是欲求因緣能息煩惱義,又是所從生義。」奉《金剛頂》經為根本經之「下三部密」,即翻此義為:「女人者即是般若(智慧)佛母,無礙知見人,皆悉從是生。有其志求因緣,得與相應,煩惱戲論,皆悉永息。非如世間欲熱,雖小止息,而實更增也。以密教不可直宣故,多有如是隱語,學者當觸類思之。」佛經中則多釋為「世尊」,是讚嘆德行之總稱。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D%9B%E5%AD%B8%E5%A4%A7%E8%BE%AD%E5%85%B8/%E5%A9%86%E4%BC%BD%E5%A9%86 )

   返回原處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4.    調御丈夫(出自《佛說十號經》)

指具有大丈夫的能力及力用,而說種種諸法,以調服、制一切眾生,令其「心性」離開一切污垢、著染、執持、三毒(貪、嗔、痴) 等,而得「大涅槃」。稱為「調御丈夫」,為佛的十大名號之一,並非指「男性」。「佛」本身並無「男性或女性」之分。

  返回原處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5.    兩足尊

    「兩足尊」梵文名Dvipadottama,巴利名 Dvipada-settha。「兩足」指福德、智慧皆圓滿。「兩足尊」是佛的十大名號之一。「福」與「智」,在「六度」之中,「般若:智慧」稱為「智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度,稱為「福足」。佛陀圓滿「福、智」二足,為人中之尊,故敬稱為兩足尊。

  返回原處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訂定「計劃」的技巧

「成功」的首要條件是訂立「目標」(請參看「蓮花海」第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因應個人的喜好、能力與理想設立「目標」,再配合制訂「目標」的技巧(請參看「蓮花海」第三期 前往有關內容 ),一幅關乎一生理想的宏觀藍圖,大致上已經完成。那麼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才可以確保「成功在望」呢?

下一步是訂定細緻的、具體的、有效率的、具策略性的「計劃」。為每一個大、中、小的「目標」制訂一系列的「計劃」,就等於為邁向「成功」而架設一系列可以互通的網絡公路。無數的「計劃」,在設計時,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     互相扶持、提高效益:「計劃」之間的連結,要達到互相銜接、互相補益、互相依靠的效果。…………(請參看「蓮花海」第四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 「去蕪存菁」的「取與捨」無論是大、中、小的「計劃」,都必須因應某些特定因素及條件,進行排位及篩選。「計劃」本身的內容,以致「計劃」的應否存在或只作部份採納,都必須進行「去蕪存菁」的「取與捨」。

「取與捨」的特定因素及條件:

01.         重要性:究竟這個「計劃」,對於要達成的「目標」,其助力有多大呢?這個準備要達成的「目標」,對於最終要達成的大「目標」,其助力又有多大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五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2.         付出的代價:生命是短促的、有限的。必須清楚了解「命運與資源組合」的調配特性,掌握各種「計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再對各種「計劃」進行「取與捨」的篩選與調配,令有限的資源,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之內,「生生不息、用之不竭、物超所值」……………(請參看「蓮花海」第六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3.         優點與缺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長處、技能,亦有本身的缺點、死穴。要取得任何「目標」或「計劃」的成功,必須清楚自身的强項與弱項,以巧妙的安排,配合及運用自身的强項與弱項,用以設計「計劃」的內容與部署。這是篩選與調配「計劃」的一個「重要策略」,不可輕視。…………(請參看「蓮花海」第七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04.         時間與成效(1):無論規劃任何「計劃」,都必須考慮「時間的規劃」。「時間耗用的準則」必須是清晰的,而且要與「計劃」的成效掛鉤。時間必須耗用在成效大、回報率高的「計劃」上。將不同的「計劃」,以耗用時間的長短及其效益進行排位。將花費太多時間及精力,而效益及回報率低的「計劃」删除。將可以改善的「計劃」以「時間的規劃準則」進行修輯。這是篩選與修輯「計劃」的一個「重要方向」。…………(請參看「蓮花海」第八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5.         時間與成效(2):由於人的一生時間與精神,是極之有限的。如果你的「目標」是「在一生之內脫離輪廻或者成佛」,那麼你在此一生中的「時間規劃」與「時間耗用的準則」,將會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之一,必須十分慎重與理智。如果你的「目標」是「在一生之內往生淨土」,那麼你在此一生中的「時間規劃」與「時間耗用的準則」,可以較為彈性處理,但仍然不可忽視。究竟在修行的道路上,如何規劃一生的時間,才是最具智慧與成效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九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6.         時間與成效(3):是否不進行「長期閉關」,就無法達成「在一生之內脫離輪廻或者成佛」的「目標」呢?如果想知道答案,請先回答三個問題,並且認識“運用佛法於「日常生活」中的「三種要訣」”…………(請參看「蓮花海」第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7.         時間與成效(4):錯誤的「時間規劃」-- 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掌握「修行」的竅門,並且能夠有所成就,甚至可以達成「在一生之內脫離輪廻或者成佛」的「目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擁有上佳的三種條件(請參看「蓮花海」第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仍然難免在經歷波濤起伏的變幻人生中,一時失陷,再次迷失於「輪廻苦海」之中。要進一步鞏固地基,盡量避免失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並且絕對掌握「時間的規劃」。無論訂定什麼「計劃」,都必須設法預測這個「計劃」,將會為你帶來什麼結果呢?有幾多副作用呢?有最好的期望,當然亦要有最壞的打算。很多修行人都在規劃「修行」的時間時,顧此失彼,令「日常生活」更加矛盾,亦更加混亂,形成「取與捨」的迷失 (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一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8.         時間與成效(5):「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規劃」(1) 主綫連繫、打通脈絡 -- 究竟「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規劃」,要怎樣設計,才可以避免種種過患呢?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才可以令「座上」的「修行成效」,穩定地延續至「下座」後的「日常生活」,並且可以充分「發揮」呢?若果想令「成功」加速出現,應該如何規劃,才可以清除妨礙「效能發揮」的障礙呢?究竟如何才可以追尋混亂中的事件脈絡,找出關鍵的位置以解决問題呢?究竟如何才可以令「認知」與「現實」達成一致,解除「矛盾」呢?究竟如何才可以令「座上修行」的「虔誠、純淨心態、投入感」等,以正確的「心態」與「下座」後的「日常生活」互相連結及延續呢?(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09.         時間與成效(6):主綫與脈絡的巧妙運用 – 「主心態」是决定萬物的主關鍵,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修行規劃」,必須以「主心態」作為一條「主綫」,連貫「靜態修行」與「動態修行」,接駁相互的「共通點」,貫穿「時間規劃」上的硬性分割,打通及整理雜亂無章的脈絡,令兩者間的矛盾,以「主心態」作為依據,得以協調,這就是修行於「日常生活」中的「規劃重點」。而當中的「主心態」與「時間規劃」,應該如何著墨,則是「成功與失敗」的主要關鍵(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三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0.         時間與成效(7):靈活運用「心態」的修行方法 – 修行於波濤洶湧的「日常生活」之中,單靠「空性」,是難以保持「定力」及「修行」的穩定程度的。要令修行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斷提升,必須以「空性」作為永恆不變的「主心態」,再靈活地運用“修行於「日常生活」中的「三種要訣」”,作為「修心」的訓練,應付「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將情緒與情感轉化為「修行的動力」。 (請參看「蓮花海」第十四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1.         時間與成效(8):逆境修行的準則 (1) -- 在起伏不定的人生旅途中,逆境是難以避免的。一旦遇上,如果處理不當,它將會成為您一切計劃與目標的障礙者。什麼時間與成效,都會被徹底地擾亂及拖延,難以發揮。所以巧妙地運用「主綫與脈絡」的貫通障礙策略,為內心設立「主心態」及「三種要訣」的選用原則時,必須同時採用「逆境修行的準則」,作為處事的步驟(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五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2.         時間與成效(9):逆境修行的準則 (2) – 在整個「逆境修行」的準則之中,要注意依循下列幾個步驟:1.抽離自我;2.保持鎮定;3.準確分析;4.量力而為(可以說是「逆境修行的時間規劃」) ;5.借助形勢;6.吸納教訓;7.提昇覺性。此即「强心七法」。(請參看「蓮花海」第十六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3.         時間與成效(10):逆境修行的準則 (3) 量力而為 -- 順境的時候,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取得成功,甚至無須靜候時機,亦無須做任何的規劃,順其自然就可以了。這是因為順境的時候,正是福報降臨的時刻。你以往種下的善業,就是最好的規劃。可是身處逆境的時候,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頭崩額裂,障礙重重,順其自然就只有死路一條。這是因為逆境的時候,正是惡報降臨的時刻。如果不冷靜地靜候時機,做適當的規劃,就難以脫困。問題是何時才是最佳的脫困時機呢?又什麼才是適當的規劃呢?(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七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4.         時間與成效(11):逆境修行的準則 (4) 借助形勢 -- 身處逆境的特點是困境重重,左支右拙,要借助當時的形勢以求衝破障礙,基本上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既然是難中有難,要互相配合的條件自然特別多。自古「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時勢與環境,畢竟是成功與失敗的要素之一,因此借助形勢以衝破逆境,亦是脫困的必備元素。要借助形勢,不離下列幾種情況: 1. 靜候有利的形勢出現 2. 運用當前的時勢 3. 營造有利的形勢 (請參看「蓮花海」第十八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5.         時間與成效(12):逆境修行的準則 (5) 汲納教訓--  失敗並非一件可悲的事,只能說是一系列反映優缺點的藍圖。如果能夠從中汲納教訓,尋找出「失敗的原因、形成這些失敗原因的個人行為程式」,令「自我提升」的智慧可以「對症下藥」地修改這些極為隱蔽的不良程式,促成下一次的成功,甚至令自己在「自我提升」的過程中活得更開心、更有方向、更有意義與價值、更積極,所謂的失敗,其實已化身為「成功」,是促成下一次成功的必備要素。「無敵」是最寂寞的,也是最苦的,永遠的成功令人迷失方向、迷失自我,無法發現及修改不良程式,令自我深陷於自高自大的泥沼之中,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如此的不斷成功,可以說是一種極大的失敗(請參看「蓮花海」第十九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6.         時間與成效(13):逆境修行的準則 (6) 提昇覺性 – 錯誤與失敗的形成,很多時都緣自「覺性」的不足。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覺知」自身的「行為程式」,究竟在那一處出了問題,令錯誤與失敗永無止境地不斷重複、不斷擴大。一時的失誤與大意,並非做成錯誤與失敗的主因,真正的主因是「行為程式」存在着缺陷,引致出現連串的錯誤行為,構成一道難以偏離的失敗軌跡,當中再引伸出更多的失誤與大意,終至真的形成失敗。所以「提昇覺性」,並非單單提高注意力,令大意的錯失減少,更重要的是能否觀察入微,細意地尋出「行為程式」的缺陷之處。(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7.         時間與成效(14):化繁為簡、尋找關鍵 -- 在修行的道路上,由於人生的短暫與無常,因此在設計及規劃「修行的計劃」時,更加需要將「時間與成效」列入首項要考慮的重點。除了以「正確的心態、準則」處理「順境與逆境」,可以令「時間的掌握」更加準確及容易取得優勢之外,還有什麼原則,是需要注意的呢?無論任何的「時間規劃」,都難免有優點,亦有缺點。過患是難以避免的,但適宜的「時間規劃」,必定可以令種種過患減輕、減少,從而加速「成功」的出現。一個適當的「時間規劃」,必須運用下列的原則,作出設計:1. 主綫連繫、打通脈絡 – 對象:生前的日常生活(請參看「蓮花海」第12至20期)  2. 化繁為簡、尋找關鍵 -- 對象:死後的能量角力場  3. 分清輕重、善理干擾 -- 對象:死後的能量角力場(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一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8.         時間與成效(15):時間的掌握與方法的選擇 -- 無論修行的目標是什麼,都必須選擇與目標相應的「修行方法」。而這些「修行方法」所耗用的時間及其所能達至的成效,就是能否達成目標的重點關鍵,因此必須詳細分析。要快而準地分析及衡量各種「修行方法」,必須先「提綱挈領」地列出各種修行的「目標」,與及各種具備有效元素的「修行方法」,方可相對應地作出討論與分析。一般的普羅大眾,以至大修行人,其修行的目標,不外乎下列幾種:………(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19.         時間與成效(16):「祈禱」所能達至的最高目標 -- 在成效方面,由於「祈禱」不涉及「空性」的修持,雖然有「心力」的訓練元素在內,但既不直接,亦無拆解輪廻引力的「空性」程式在內,因此「祈禱」即使產生效力,但所能達至的最高目標就只限於「祈求世間的慾望」或「投生善道」,無法達至「脫離輪迴的引力」及「成佛」這兩個目標。因而「祈禱」亦無法成為「佛教」的主修項目,只能是輔助的修行方法………(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三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0.         時間與成效(17):持誦「呪語、名號、或經文」的「音聲加持」奧秘 -- 以音聲持誦「咒語、名號、或經文」,是任何宗教或世間儀式都經常採用的一種修行方法。究竟其中蘊含着何種深層意義呢?這種修行方法所能產生的效用是如何的呢?對「心力」的影響程度有幾大呢?最高能夠達至何種目標呢?而所耗用的時間要多長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四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1.         時間與成效(18):如何方可令各種不同的咒語產生效用 -- 音聲產生的「共振」能量及效應,可以令「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移動至相鄰的「原子」,也可以由兩個「原子」所共有。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机理,原子才能够键合形成分子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 ,例如离子或共价的网状晶体 這種機理令「原子」能夠鍵合 (bonding) 形成「分子(molecules)或其他種類的「化合物」,各類不同的物質由此而連結、凝聚及形成但那一種「咒語音聲」的發音可以配合某些特定的效果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五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2.         時間與成效(19):如何方可持誦咒語「得法」及生起何種功德 --究竟持誦「得法」的意思是什麼呢?《佛經》中敘述的「陀羅尼三昧」、「陀羅尼三昧」「百八三昧」是什麼意思呢?其中的含意指百種「正定」中有「咒語」,究竟其中的奧妙原理是什麼呢?「咒語」應否被翻譯呢?持誦咒語「得法」的功德是如何的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六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3.         時間與成效(20):持誦「咒陀羅尼」的奇妙息災功德 -- 如果要生起「陀羅尼」的「息災」功德,要配合的條件特別多。由於「息災」所牽涉的「共業」,亦即是受災眾生的各別「業力」所組成的共同「業力」,相比於只牽涉修行者個人「業力」的「陀羅尼」與「陀羅尼」,情況複雜很多。因此生起「陀羅尼」與「陀羅尼」的咒力功德會比較容易,所要求配合的「定力」層次亦比較低,而生起「陀羅尼」的「息災」功德會比較困難,所要求配合的「定力」層次亦相應地比較高。………(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七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4.         時間與成效(21):持誦「忍陀羅尼」的奇妙功德 --陀羅尼」的功德是如何生起的呢?「忍」有兩種意義,一種代表「印可」,另一種代表「決定」。「印可」指「證後得到認成就」的意思。「決定」指「確實及深切地了悟與肯定某層次的成就,斷而堅不疑」。………(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八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5.         時間與成效(22):如何佈下天羅地網式的保護 -- 《佛說佛名經》中,釋迦牟尼佛宣說出數以千計的佛名號,若果計入濃縮的簡稱,例如「南無第二劫八千億同名法體決定佛」等,諸佛的名號可以多至無限。若果眾生遵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依足誦唸,所結下的佛緣同樣是無限的。將來受教於如此龐大數量的諸佛,並且受到如虛空般的無邊諸佛及其護法所護蔭,遠離一切業障是必然的、肯定的,而且可以安然地修行,無災、無難、無障地修到終點而成佛。可以說,誦佛名號,是一種「祈禱式、被祝福式、受保護式」的修行,只是漫長了一點,也間接了一點。………(請參看「蓮花海」第二十九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6.         時間與成效(23):在「潛意識」中早已擁有佛法智慧種子時,唸誦佛經有何分別 --《佛經》,畢竟是蘊藏無窮佛智慧的典籍,藉着文字來表達佛的智慧,並且祈望眾生從文字的表達中明白其中的智慧,再加以運用。可惜要達到這種效果,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除非誦讀的眾生具有宿世的因緣福德,在潛意識中早已擁有這些智慧的種子,否則即使棄用古文,改用現代的文字來表達,同樣無法達到祈望的結果。但有沒有另類的方法,可以有望達到祈望的結果呢?在潛意識中早已擁有這些智慧的種子,或者沒有這些智慧的種子,誦讀《佛經》時,有何分別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27.         時間與成效(23):何謂「心魔」?-- 許多人說修行佛法,是要克服我們的「心」,即是「心魔」。「心魔」是怎樣形成的呢?其實「心魔」是一種不好的趨勢,潛藏在我們多生多世以來的「八識田」之中,由不好的「業種子」引起反應而投射出來的。要克服「心魔」,很多人都知道,難以依靠別人,必須「從做起」。但如果自己的知識水準又低,抗壓能力又弱,又如何「從做起」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一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8.         時間與成效(24):如何方可為即將逝世的親人續命?如何以四種層面救助病人 -- 一些出現死亡徵兆的病人,甚至見到自己已經進入初步的被審視善惡階段,代表此人雖然尚未正式死亡,但已經踏在「生死邊緣」的界線之上。由於這是一個關鍵的位置,能否「起死回生、續命當時」,就視乎此刻這名病人正在引發或可被引發的福報有幾多。........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29.         時間與成效(25):如何可以直接提升心的用及 -- 聲音是一種具振動特性的頻率,如果鼓動身體的氣流與肌肉,令聲帶生起振動而發出聲音,無論這些聲音是否具有意義,都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更包括對精神層面的影響。不同程度的聲音,當然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中,亦將聲音納入重要的修持之一。這種修行的綜合功德是如何的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三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0.         時間與成效(26):持誦音聲的技巧必須隨「習氣特性、業力特性、願力取向、定力程度」而調校及改變 --「咒語」、「名號」、或者「經文」本身的「振頻」,是否適合持誦者、能否配合持誦者的「習氣特性、業力特性、願力取向」等,都是影響成效的主要因素。如果持誦者非常了解自己的「習氣特性、業力特性、願力取向」,因而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咒語」、「名號」、或者「經文」來持誦時,持誦的技巧就會成為影響效用的唯一主要因素了。究竟持誦「咒語」、「名號」、或者「經文」的技巧有何差異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四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1.         時間與成效(27):如何以「咒音」超越一切修行的局限 -- 「人聲共鳴的力量」足以令漫長進展的修行變成快速的達成目標。原因何在呢?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真正的修行,在於「修心」。而「心」的最高層次在於回復「空性:非有非空」的狀態。而最接近這種狀態的「振頻」是什麽呢?掌握及善於運用這種特殊的「振頻」,無疑就是進入這種狀態的「捷徑」。因此人聲的生起,無論是「意識」或「潛意識」的層次,如果懂得運用,都對修行有極大的幫助。........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五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2.         時間與成效(28):人體的音聲,與修行、「意識」及「潛意識」的相互關係 --人類的聲音,除了用於說話,也可以用於表達情緒,諸如笑聲、哭聲、呻吟聲、嘆息聲、慟哭聲、甚至打呵欠等等,都有舒緩情緒和壓力的作用。有些是由於「意識」層面的作用而生起的聲音,有些是由於「無意識」層面的作用而生起的聲音,因此人類聲音的生起,其源頭有分來自「意識」層面的和「無意識」層面的。其相互的關係,可以幫助修行嗎?........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六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3.          時間與成效(29):「核心基本音」的用處、對眾生的生命提昇以至修行的幫助 --「核心基本音」代表着每一位眾生的純然本質聲音。由肉體結構到精神層面的互依相存,都離不開「分子」與「生物能量」運動的關係,因此其中所產生的「振頻」,就是操控着、影響着該名眾生肉體狀態與精神狀態的一種「率」。而這種「振動頻率」在擴大而成為音聲的時候,可以用來作為提昇該名眾生的肉體與精神狀態。........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七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4.         時間與成效(30):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 -- 為什麼「觀想」是一種最能直接連結「心性」的修行方法呢?理據及證據何在呢?要看證據,先要看看《佛經》怎樣說。《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指出萬物的顯現,皆由「心」所牽引而成,即是說,「心」是源頭。擒賊先擒王,因此要修行能快速成就,而並非如「蟻在地上爬行欲上天」那般慢,就要從「心」處著手。而「觀想」是一種最能直接連結「心性」的修行方法。且看下列經典的佛之金句,是如何的指引「金光大道」。........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八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5.         時間與成效(31):《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是釋迦牟尼佛傳授「密乘」教法的證據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牟尼佛分別開示了「小乘、大乘、密乘」的「觀心」方法。可以說是一部清晰而簡易的「觀心」修法概覧經典釋迦牟尼在同一部經典中同時開示「小乘、大乘、密乘」的「觀心」方法,足以成為有力的證據,證明「小乘及大乘」認為「密乘」〝非佛說〞的指控是錯誤的,也證明「小乘及大乘」的一些修行人對「密乘」的毀謗,會構成種下「謗法」的下墮惡因........ (請參看「蓮花海」第三十九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6.         時間與成效(32):「觀心」的方法是什麼?-- 能「觀心」者方可徹底解脫,快速的「成佛」,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重點指引,在上兩章已經清楚敘述過。問題是應如何「觀心」呢?是否「觀想」自己是佛或「本尊」就可以呢?「觀想」的內容與步驟是什麽呢?如果套用現代語,就是「觀想」的程式應該如何進行,方才最為有效呢?「觀想」的方法,無量無盡,那一些才是正確的、屬於那一種層次的「觀想」、針對那一種情況、效用的發揮如何、有反效果或者副作用嗎?一連串的問題,都是選擇「觀心」方法的「考量要點」。........ (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7.         時間與成效(33):從「覺性」的核心及根基處「修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釋迦牟尼佛開示「心地觀報四恩」的「觀心」方法。這種「觀報恩心」,表面看來,難度甚高,但在義理上,卻極為深遠。由於難度甚高,因而引致在座上聽聞教法的五百長老齊聲說:「很難!」,但釋迦牟尼佛又說一定要修,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在尚未引述其他的解決辦法之前,先看看除了「父母恩」之外,釋迦牟尼佛如何開示「四種恩德」的另外三種:「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又是否同樣的難於還報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一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38.         時間與成效(34)釋尊要求眾生還報的「國王恩」究竟是什麼? -- 時至今日,眾生的思維多數專注在「自我、自由、平等」的「無束縛、喜抗爭、反權威」之行為程式上。要求他們理解什麼是「國王恩」,甚至要求他們在行為上作出還報,似乎是一件難度極高的事。當今的「世紀思維」是「不要國王、只要選舉」,究竟這種思維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又是否只有抗衡而無互通之處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39.         時間與成效(35):「佛寶」具有「三種身」、佛的「報身」有兩種相狀、有十種「化身佛」,代表什麼呢?--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卷第一,序品第一,釋迦牟尼佛開示,[0294b22] 你們這些凡夫,因為「不觀自心」,因此在生死海中漂流,不斷輪迴投生。而諸佛菩薩由於能夠「觀心」,因此可以度過生死海而到達脫離輪迴的淨土彼岸或成佛進入「法界」。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的佛所修之法,都是如此修的。由此可見,「觀心」非常重要,而且是唯一的修行方。而「觀心」的基礎,首先要明白及報答四種恩德。四恩之中,「三寶恩」可說是「重中之重」。「三寶恩」分為「佛寶恩、法寶恩、僧寶恩」。先說「佛寶恩」。「佛」好像很完美,既捉摸不到,又難以溝通,距離眾生很遠。那麼「佛寶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幾深廣呢?(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三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0.              時間與成效(36):「法寶」有「四種」,有何功德呢? 三世諸佛的「上師」是誰? -- 四恩之中,「法寶」為三世諸佛之師,究竟有幾重要呢?一切佛都是依靠「法寶」而「成佛」的,究竟「法寶」的內涵是什麼呢?「法寶」的效能,又有幾「深」及幾「廣」呢?(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四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1.               時間與成效(37):佛說有「僧寳」有四種,是那四種呢? 沒有「出家」的修行人算不算是「僧寶」呢?僧寶能救助眾生的真正原因何在? -- 四恩之中,「僧寶」是世間上最容易接近、最容易令眾生產生福德之寳物。一切眾生能否快速由困苦中獲益、快速脫離輪廻、快速「成佛」,均有賴於「僧寶」的存在。究竟「僧寶」對於眾生而言,有幾重要呢?究竟「僧寶」的內涵是什麼呢?「僧寶」的效能,又有幾「深」及幾「廣」呢?(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五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2.               時間與成效(38):佛說「寳」有十種意義,是那十種呢? 如何報答「四恩」而不影響「空性」的修習呢?-- 釋迦牟尼佛說要報的四種恩,難度很高啊!會不會形成一種「執著的心」,影響「空性」的修行呢?究竟「觀報恩心」是怎樣修的呢?五百長老齊聲說:「很難!」,但釋迦牟尼佛又說一定要修,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 (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六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43.         時間與成效(39):什麼是「無所得」的「奇妙觀心」方法?具有「法眼淨」的修行人有什麼特別之處?--「觀心」非常重要,而且是唯一的修行方。而「觀心」的基礎,首先要明白及報答四種恩德。但報答的方法,卻並非一般凡夫眾生所想像的那樣,以肉身盡一切所能來報答,而是要以一種特殊的「觀心」方法,配合一些特定的行為來報答。這種特殊的「觀心」方法,名為「無所得」。「特定的行為」又是什麼呢? (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七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4.              時間與成效(40):以「心地觀報四恩」教授眾生會有什麼果報呢?往生「淨土」後,還要再投生嗎? --「報答四種恩德」的果報是什麼呢?就視乎你是做什麼善事了,果報各有不同。善事有很多種,究竟做那一種善事可以令眾生最終得以「成佛」呢?「解脱」二字,經常被誤解為「成佛」或永遠不受「業力」的牽制,這是一種令修行人容易誤入歧途的具殺傷性誤解(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八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5.              時間與成效(41)「修心」的重點就是如何「觀心」。應如何「觀心」呢?是否「觀想」自己是佛或「本尊」就可以呢?跟據《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釋迦牟尼佛的開示,「觀心」的方法雖然有很多種,無量也無邊,但重點是這種「觀心」方法之終極「觀想」重點,必須與「空性:非有非空」之「無所得」互相吻合,否則將會是「徒勞無功」的。(請參看「蓮花海」第四十九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6.              時間與成效(42):「觀心」與「修習儀軌」有何分別?如何方可在俗世裏培育優質的「心性」呢?「五蘊」如何影響「心性」呢?-- 「修行」必須以「修心」為主,而並非只「修習儀軌」。即使是「修習儀軌」,無論觀想的是那一位佛、那一處佛土,最終目的也是「修心」。因為「修心」才足以讓你釋放出「自性」的大能力,恢復自主的能力,改變自身的業力而順利前往佛土或「成佛」。一切的「神通、加持」,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反而會因「迷信」而誤事,白白喪失恢復「自性」能力的機會。(請參看「蓮花海」第五十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

47.              時間與成效(43):「五蘊」的執著,如何令顯教的經文被篡改呢?女性也可以成佛的證據 -- 自古至今,以至由無數刧至今,最令無數修行人無法成佛或脫離輪迴、甚至令一切觸及的眾生,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要下生地獄的主要原因,竟然就在對「色身」的執著之上。這一種情況,同時出現在佛教裏,也是最令人難以理解的部份。(請參看「蓮花海」第五十一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48.         時間與成效(44):「變性成佛說」如何危害眾生的心性。構成輪迴的重要因素是什麼?「成佛」的關鍵在於什麼? -- 翻開佛教「顯教」的經文,會發現很多「只有男身可以成佛、女身汚穢、女身必須先轉為男身才可以往生淨土或成佛,否則永遠都不可以往生淨土或成佛」等等不平等、具性別歧視、「有常」的經文。「顯教」的這些經文,令佛教變質為「自相矛盾的、反智的」一種不平等學說。令佛教由「真理變成無理」,與外教的「講求迷信、不求真理、永恆不變」等情況,完全相同。從而使佛教被真正地推入「末法時期」的黑暗年代!為什麼說這些具性別歧視的經文是由篡改而來的呢?有何理據呢?(請參看「蓮花海」第五十二期)   前往有關內容

返回頁首     返回目錄

 

 
Create your free online surveys with SurveyMonkey , the world's leading questionnaire 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