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珠法王二世、夏札法王、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

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HH Dudjom Rinpoche II,HH Chatral Rinpoche,Ven. Guru Lau,

Vajra Master Yeshe Thaye,Vajra Master Pema Lhadren

 

「敦珠佛學會」傳承簡介

Introduction of Dudjom Buddhist Association's Lineages

藏傳佛教始祖 蓮花生大師 : 簡稱「蓮師」

Founder of Tibetan Buddhisn: Guru Padmasambhava

 

 

「敦珠佛學會」傳承

Lineages of Dudjom Buddhis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敦珠佛學會(國際)」是「藏傳佛教」「寗瑪巴」(俗稱紅教)之弘法道場。我們秉承蓮師的教誨,及本會之五位傳承上師 (分別是:依怙主敦珠法王二世、依怙主夏札(戚操)法王、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移喜泰賢金剛上師、及啤嗎哈尊金剛上師) 之主要教授,把正確的佛法以「顯密圓融」之方式加以弘播。而主要傳播及弘揚的法要,是以「敦珠新寶藏」及「大幻化網」兩大傳承系統為主,旁及「龍欽心髓」傳承系統為輔。 

「敦珠佛學會(國際)」的兩位指定傳法上師 移喜泰賢啤嗎哈尊金剛上師,其擁有之傳承如下: 

1.     「敦珠新寶藏」傳承系統

2.     「大幻化網」教傳派傳承系統

3.     「大幻化網」巖傳派傳承系統

4.     「大幻化網」極近傳承系統

 

藏傳佛教的來源  蓮花生大師簡介  甯瑪巴傳承簡介  「敦珠新寶藏」傳承簡介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傳承系統  「大幻化網」教傳派傳承  「大幻化網」巖傳派傳承

「大幻化網」極近傳承  敦珠新寶藏之巖傳傳承  桑耶寺  九乘教法   返 回 應如何選擇上師 真假上師 真假傳承

 

 

藏傳佛教的來源

The Origin of Tibetan Buddhism

 

 

蓮師、藏王赤松德贊(右)、大堪布寂護(左)

Guru Rinpoche with Tibetan King Trisong Detsen (right)

and Khenchen Shantarakshita (left)

蓮花生大師印度弘法千餘年後,於公元七三八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應赤松德贊(Trisong Detsen公元718-776)的邀請,進入西藏弘揚佛法。在此以前,西藏一直流播“笨教”(Bon),並無佛法。“笨教”是一種類似巫術的西藏本土原始宗教。直至松贊干布(Songtsen Gonpo公元617-698)時期,迎娶文成公主,及尼泊爾赤尊公主。由於兩位公主均信奉佛教,並且帶來两尊佛像,西藏開始興建两座小佛廟供奉佛像。由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相傳為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稱為「覺卧(Jowo)佛,是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現供奉於大昭寺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8歲等身像,現供奉於小昭寺,成為小昭寺的主聖。蓮師到達西藏後,為了將佛法廣大弘傳,於是興建西藏史上第一座擁有「佛、法、僧」三寶的大型寺廟:「桑耶寺」(Samye Monastery)( 按此到「桑耶寺」簡介) 

「桑耶寺」周圍的寺群多達108座,佔地二萬五千平方米。寺內珍藏西藏各個時期的歷史、宗教、建築、璧畫、雕塑等文化遺產。蓮師大堪布寂護(「堪布」是對佛教有高深研究的大學者的一種尊稱,相當於現今的「博士銜」。),合力培訓佛教人才。當時西藏出現108位大譯師,包括毘盧渣那大譯師,聯同108印度大學者,包括卑嗎那密渣尊者,將佛教的經典,由梵文翻譯為藏文,成為西藏的第一批「法寶」。在蓮師的感召下,由大堪布寂護任親教師,有「七覺士」出家,成為西藏的第一個「僧團」。聯同化身佛蓮師西藏具備了「佛、法、僧」三寶,佛教因而大興,形成現今的傳佛教,因此蓮師被尊稱為傳佛教的始祖。而蓮師〔九乘教法〕及其傳承系統,被稱為「甯瑪派」(Nyingmapa,即「古舊教派」),俗稱「紅教」。 (按此到〔九乘教法〕簡介)

    蓮師教化西藏,前後約五十五年,大約於公元七九二年離開西藏。由於蓮師預知未來將會出現魔障,有人會大規模地毀滅佛法。為了保存難能可貴的重要密法,蓮師在離開西藏前,將所有密法,藏在巖洞、海裏、天空、地下及某些修行人的“意”中,並授記(即「預言」)將來何時、何人,會到來取出此等巖藏法寶。後世稱此等出土之殊勝法要為「巖藏法」。例如舉世聞名之《西藏度亡經》,就是此等「寶中之寶」 

蓮師之預言後來果然應驗,西藏出現「朗達瑪王滅佛」,佛法曾一度在西藏散失。幸得蓮師之及早步署,與及後世弘法者的精勤努力,佛法再度在西藏發揚光大,流傳至今。在「朗達瑪王滅佛」之前的一段佛法弘播期被稱為「前弘期」,約二百餘年。 

之後佛法再度復興,稱為「後弘期」。此段期間的代表性人物有阿底峽尊者史密帝,大譯師有甯青香波馬爾巴上師、卓彌羅登謝饒等。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當阿底峽尊者於西元1042年前往西藏,在桑耶寺的圖書館內,現那裡藏有無数的密續經卷,是他在印度時從未見的。他因此嘆為觀止地說:「這些殊勝的密續,相信是由蓮師的偉大力量,由“空行母土”中取來的。」(湯德活佛之西藏之佛教文明,第34)。由此可知,“密法”於「前弘期」之弘播,早在蓮師之時代已燦然大備了,並且一直流傳至今,從未間斷。相反地,作為佛教發源地之印度,在第十至十一世紀期間,因受回教徒之入侵,佛法開始沒落散失,引至大批印度學者及弘法者紛紛前往西藏,令西藏成為日後“密法”的代表性地方。 

     蓮師的弟子,曾向蓮師請問,究竟末法惡世的時代,會在什麼時候來臨。蓮師預言說:當鐵鳥(指「飛機」)升空時,就是末法時代的到來。此時佛教密法將會興盛,而且普傳於全世界。於這末法五濁惡世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朝綱混亂,女人不守貞節,男人淫慾不檢,佛教末法的許多敗相徵兆都浮現了。」

     現時傳佛教聞名於世,趨慕者與日俱增。究其原因,相信是因為“密乘”的實踐法門,既廣泛又實用,而哲理與運用之深奥與巧妙,確實令人讚嘆。往昔年代,人心平直純樸,顯教的教法,仍然可以發揮其功效。現今末法時代,人心思變,喜快厭慢,“密乘”的萬千法門,正好發揮其多變的功效,救助正在下沉的末法惡世眾生。但有一利,亦有一弊。若果求法者不小心選擇具有正確傳承、正確教法(必須以「修心」為主)的「上師」,或者懷有不正確的心態求學“密法”,被傷害的機會將會增加,失敗與痛苦,必定出現。謹在此祈願各位有志求學佛法的有緣善士,皆能具智慧地選擇正確的教法。

返 回 原 處       返 回 頁 首

 

 

藏傳佛教第一寺----桑耶寺

Samye Monastery: The First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y

 

 

桑耶寺   Samye Monastery

引言

桑耶寺西藏第一所具足「佛、法、僧」三寶之佛教寺院,曾有不少祖師、大德在此弘演佛教,對西藏地區佛教之發展有着舉足輕重之重大影響。而且,桑耶寺蓮花生大士(簡稱蓮師)在西藏弘揚密法的發源地,可以說是傳佛教的祖庭,對密乘弟子來講,尤其是寧瑪派系統,自然對桑耶寺懷有無比的尊崇與敬意。

桑耶寺位處西藏山南地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鄉,距拉薩一百九十公里。該寺由赤松德贊於八世紀中期創建,是西藏地區第一所具足「佛、法、僧」三寶之佛教寺院,亦成為「前弘期」(傳佛教之弘播分為「前弘期」和「後弘期」兩個階段。根據法尊法師的考證,「前弘期」約從西元640年開始,至841年為止,即唐貞觀初年至唐會昌元年,約有二百餘年)吐蕃地區(即今之西藏地區)之佛教重地。至今寺內仍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來的重要歷史文物與遺跡。

 

桑耶寺與傳佛教的歷史淵源

根據傳說,約於西元前三百多年,當時有一印度王子因戰敗而避入西藏人詢問王子從可處而來?王子僅以手指天作答,人見王子相貌舉子與眾不同,以為是天神下凡,遂擁為藏王,號尼赤贊普(Nyatri Tsenpo),從而開始了吐蕃王朝之統治。

經過三十二傳,到松贊剛布(Songtsen Gonpo 617-698),以武力征服鄰近地區,又先後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爾赤尊公主,從而接觸到兩國之宗教和文化,其中尤以佛教之感化力最強。又因兩位外來之皇后,分別從中國尼泊爾帶來佛像、經典、法物等,故建立了大昭寺小昭寺等寺院作為供奉及禮敬之場所。松贊剛布王崇敬佛教,更依據佛教思想,頒訂了十善及十六要律作為國法,使西藏地區邁進文明領域。

後來,松贊剛布王想到,西藏無人能瞭解印度之佛教經典,故先後兩次派遣貴族、大臣前往印度留學,前後共十六人,其中一名大臣名叫純密森波渣(Thomi Sambhota)。史籍記載純密森波渣,先從南印度梨僅婆羅門,學習各種文字體及書法,又從天明獅子學習聲明諸論。故仿傚文字體及文法結構,略為刪補,從而創制了文之四韻、三十字母,並規定了前音、後音、添頭、繫足等一系列的結構法,並造《文法論》八卷,從而制定一套完整的文體系,作為把文的佛教原典直接譯成文。其後,松贊剛布王更下達命令,正式將新創制的文體系,規定成為吐蕃王朝的正統語言文字(分別見於《藏王記》、《青史》及《西藏王臣史》)

他們學成歸後,便將一些印度的佛教經典,例如《大乘寶篋莊嚴經》、《寶雲經》、《集寶頂經》、《月燈經》、《白蓮華經》、《百拜懺悔經》等,譯成文。松贊剛布王死後,由孫兒繼位,再輾轉三傳至赤松德贊王。在此時期,唯區流行之「笨教」(Bon乃一崇拜鬼神、巫術符咒之原始宗教)勢力強大,故佛教之發展及弘播大受阻礙。

赤松德贊王(Trisong Detsen 718-776)在位時,致力推廣佛教,曾禮請僧侶從事佛經翻譯,又派人赴印度沙訶國延請大堪布菩提薩埵 (Bodhisattva) (又名寂護大師Abbot Shantarakshita靜命大師。「堪布」相當現今之博士銜)弘法。寂護大師乃中觀學派宗師,他為西藏引入中觀學,影響巨大。但在同一時期,信奉「笨教」之大臣及彼等惡魔極度猖獗,並引發各地疫症之流行及傳染。藏王請求降魔,寂護大師藏王派遣使者前往烏耆延那Uddiyana或稱烏仗那Udyāna),禮請蓮花生大士Guru Padmasambhava

赤松德贊王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西元738)迎請蓮花生大士,先請蓮師桑耶地區之皇宮接受供養,並懇請蓮師教化西藏眾生、加持雪域,使雪域眾生得到佛法利益。蓮師赤松德贊王說明,認為地是眾魔盤據之地,而桑耶地區,如一仰臥之羅剎女,因此須在羅剎女之心臟處建造佛殿,臍眼處建佛塔,四肢部分建一百零八座佛塔,如此才能加持使佛法久住於雪域,令眾生得著利益。

蓮師本師釋迦牟尼佛曾授記(即預言)為密宗之主,入後一方面以真言咒力降伏魔冤及外道邪見,另一方面以神通力消除疫症及解救疾苦,引導雪域眾生歸依佛教。蓮師西藏摧伏外道之餘,弘播及護持正法,倡導及協助赤松德贊王,建立桑耶寺作為永久弘法道場赤松德贊王歡喜接受,請大堪布寂護大師,仿照當時印度鄔金飛行寺(又名達布呢Odantapuri Monastery in Bihar)規模圖樣,來設計桑耶寺藍圖,並由蓮師加持地基。據說蓮師曾多次示現神變降伏龍王鬼神等,使桑耶寺的建造能於五年內順利得以完成,並由蓮師寂護兩位顯密大師親自開光。自此,佛法便能夠全面地於雪域弘播,利益無盡眾生,因而蓮師被尊稱為傳佛教之始祖

    桑耶寺建成後,藏王想在地此建立佛法的根基,遂依照寂護大師之建議,先聘請印度之「根本說一切有部」和「中觀派」比丘十二人入,作為培養地弘法人才之開端。接着挑選優秀弟子巴呢冷巴沙朗巴戈毘盧渣那雅蘭渣華楚揚瑪寧青楚崑祿汪波松華那森渣華蔣操等七人(史稱「舍美七人」,音舍美,有睡醒之意,故又被稱為「七覺士」),依寂護大師剃度出家、受近圓戒,是西藏人出家之始,因而正式確立了地之僧團。隨着「七覺士」出家後,西藏地區出家僧侶迅速發展至三百人。至此,「佛(蓮師作為化身佛)、法(佛陀的教法及翻譯經典)、僧()」三寶在地圓滿具足,而桑耶寺亦因此成為培養地弘法人才及弘播佛教的中心地帶。

其後更進一步,藏王印度尼泊爾等地邀請了一百零八位高僧及學者入,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大學者 (「嗎哈班智達」) 卑瑪那密渣 (Vimalamitra又名無垢友)尊者、星登嘉巴那、教主渣惠舍寧湯遮青啤哈曾啤昂楚等高僧大德,連同蓮師寂護兩位顯密大師,共同地集中於桑耶寺培訓大量精通顯密之佛教人才。並且廣開譯場,培養了一百零八位譯師,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大譯師 (「羅渣華青波」) 毘盧渣那 (Vairotsana)南卡迎波嘉佐生佐賓車聰等,他們連同本寺學僧在桑耶寺內進行佛典翻譯。這時所翻譯出來的典籍,包括《律藏》、《經藏》、《密續部》(Tantras) (後被輯成《甘珠爾》Kanjur) 和《論藏》(後被輯成《丹珠爾》Tanjur)等大量法寶和醫學等等經卷無数。

法尊法師閱覽《布敦佛教史》所引述之目錄後所指出:「在顯教方面,除了《阿含經》類及一小部份之「中觀」及「因明」外,在密宗方面,除了「無上瑜伽部」(Anuttarayoga Tantra) (此一部份的法寶,特别是大圓滿的教法,分別由蓮師無垢友傳出,但只是秘密傳授與有緣者,故沒有被列入目錄中),其餘的顯密經論,已大體完備。」由於翻譯佛典的規格嚴謹和有系統,其規模亦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一次,並奠定了以語系為主導的佛典形式和文化承傳。

桑耶寺繼承了當時在印度佛教寺院式大學(monastic university) 的傳統,培養出無数弘播佛教的優秀人才。在這一個時期,可以說對於整個佛教的內容,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政策,無論「小、大、顯、密、教誡、修證」等各個方面,均盡量全面吸收。因而桑耶寺西藏之宗教歷史地位,猶如當年那爛陀寺(Nalanda)超岩寺(Vikramasila)飛行寺(Odantapuri)等寺院式大學之於印度那樣偉大及舉足輕重。赤松德贊王大力護持下,以桑耶寺為中心的傳佛教便被正式鞏固地確立,無論在硬件或軟件的設施、以至短期和長期的發展,已奠下了穩固的良好根基。故後來在「後弘期」廣弘佛法的印度沙訶國大學者阿底峽尊者(Atisa Dipamkara 982-1054,又名吉祥燃燈智,乃當時印度超岩寺六賢門之首座),於西元1042年應王之邀請前往西藏,在桑耶寺的圖書館內檢閱所存的本經書,發現有許多是印度所沒有的孤本,因而曾合掌讚嘆這個時期說:「爾時佛法興盛,雖印度似亦未有。如此興盛,必聖僧所建樹,絕不是凡夫所能做到的。」(分別見於法尊法師之《西藏前弘期佛教》及《西藏後弘期佛教》兩文。)

蓮師地期間,便是在桑耶寺傳授密法和翻譯密續經典,逐漸地便形成了寧瑪巴的傳承系統(當時尚未有宗派之分,直到「後弘期」出現了「莎瑪」Sarma,意即「新派」,才將「前弘期」的傳承系統稱為「寧瑪」Nyingma,意即「古舊教派」,俗稱「紅教」)。朗達瑪王滅佛法時(唐武宗會昌元年,西元841)桑耶寺開始遭到破壞,直至「後弘期」,有十位僧人返,分別居於桑耶寺各殿,一面復修殿宇,一面傳法授徒,桑耶寺正式歸入寧瑪巴傳承系統,但卻毀於火災。

其後,於不同年代,分別由傳佛教的不同宗派所掌管。例如:於薩迦派(俗稱「花教」)掌管西藏政教時,曾進行大規模復修,並派人入住桑耶寺,寺中堪布均由薩迦寺委任,自此桑耶寺歸入花教。而噶舉派(俗稱「白教」)和格魯派(俗稱「黃教」)亦曾介入桑耶寺,不過影響力遠遠不及薩迦派。十六世紀時,桑耶寺又遭火災,損毀嚴重,後由第六世達賴喇嘛所重建。二十世紀初由十三世達賴喇嘛熱振活佛加以修繕。文革時期,除寺廟外貌得以保存外,主殿及大量文物遭到嚴重破壞,經八十年代後期重修後,即為今天所見之模樣。 

桑耶寺之建築群

桑耶寺,原名巴桑雅 (Bsam yas),義即「吉祥無邊」,是任運而不變的意思。全譯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藍」,簡譯為「幻化寺」。相傳,赤松德贊王急於見到建成之寺廟景象,蓮花生大士便運用神通,在自己的手心現出寺廟的影象,赤松德贊王見此影象而驚呼:「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於是該寺便命名為桑耶寺。而「桑耶」是漢文譯音,其餘的:桑鳶桑岩桑葉等等都是異稱。

由於桑耶寺是模仿印度飛行寺而建造,並融合了三種建築風格,故又被稱「三樣寺」。桑耶寺的構圖規模是:中為「須彌山」、十二洲、日月二輪,外有石牆圍繞;四角建四佛塔,四門立四碑。整座建築群佔地二萬五千平方米,殿堂達一百零八所。全寺乃依據佛教的宇宙觀而佈置,以烏孜大殿為中心,象徵「須彌山」。大殿外之東、南、西、北方各建一座佛殿,附近另有八座小佛殿,代表四大部洲和八小洲,而大殿兩旁尚有象徵日和月的藥叉殿。此外,在大殿四角外不遠處,又建有代表四大天王之四座佛塔,四門立有四碑。整個建築群則由一圓形之「鐵圍山」石牆所圍繞。若從高空俯視,桑耶寺活現成為一座立體之「曼陀羅」(壇城),實在蔚為壯觀!

  烏孜大殿位處全寺之中心,樓高三層,底層為式佛殿,前方為大經堂,是全寺僧眾誦經和舉行法會的場所。經堂內供奉了赤松德贊王等藏王及祖師像。經堂後連佛殿,殿內供奉一尊近四米高之石刻釋迦牟尼佛像。殿內尚存有蓮師足印,供信眾瞻禮;大殿中層採用式建築規格,殿內供奉無量壽佛,四邊牆壁則繪有蓮師傳記、傳佛教故事和早期桑耶寺全景等壁畫;大殿頂層依印度風格建成,殿中供奉五方佛及八大菩薩。烏孜大殿揉合式、式及印度之建築風格,在傳佛教寺院來說是極為罕見的。

  殿外四週圍繞「十二洲」佛殿和日輪、月輪、藥叉殿。除日、月殿在烏孜大殿兩側,其餘「十二洲」各殿分佈在四方,象徵四大部洲及八小洲圍繞著「須彌山」。四方佛殿的建築形狀各有不同,東方諸殿為半圓形建築,全殿塑白水晶色;南方諸殿採三角形建築,塑藍琉璃色;西方諸殿以圓形建築,塑紅瑪瑙色;北方諸殿則是四方形建築,塑天然黃金色。諸洲各殿內供奉着諸佛、菩薩、祖師、護法等,而牆壁皆繪有各式各樣之佛經故事與歷史傳記等,實為蘊藏了很多歷史文化的一個寶庫。

  在烏孜大殿四邊約數十米,建有四座大佛塔。根據賢者喜宴記載:「又建白塔即大菩提塔,此塔以獅裝飾,遂建成聲聞之風格…紅塔採長壽菩薩風格,其上飾以蓮花…黑塔以如來之遺骨為飾物,其形制係獨覺佛風格…綠塔乃法輪如來風格,以十六門為飾物…」可見四塔風格不一,各有特别意義。據說,當年落成時,赤松德贊王曾極度之歡喜讚嘆地歌頌:

「我那白色佛塔、如同右旋之白螺。

那座紅色佛塔,猶如火焰沖天。

那座青色佛塔,好似矗立着的玉柱。

而那座黑色佛塔,則宛如金剛橛釘在地上一般。

我的佛塔實在是最為罕見。」

最初,在主要建築群外築有方形圍牆,牆上建有千座小型佛塔,每塔之內各奉舍利一顆,殊勝無比。可惜原有之圍牆已毀,現存之圓橢形圍牆是後來重修的,據了解圍牆長一千零八米,每隔一米建一佛塔,故牆上築有一千零八座小佛塔,極為莊嚴。 

寺內珍貴歷史文物

  桑耶寺既是傳佛教之第一寺,寺中存有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如烏孜大殿內供奉了蓮花生大士的足印和西藏的第一口銅鐘。該銅鐘重約四百公斤,乃赤松德贊王第三妃作為供養十方三寶之用,兩項文物已具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另外,寺內各殿皆繪有壁畫,題才廣泛,內容豐富,蔚為大觀。其中以「西藏史畫」、「桑耶史畫」、「蓮師傳記」和「宴前認舅圖」最為著名。「西藏史畫」繪於烏孜大殿內圍牆,畫長九十二米,內容由神猴傳說到聶赤贊普、佛教傳入、蓮師入藏、朗達瑪滅佛、宗喀巴創建格魯派、乃至第九世達賴喇嘛等等之不同事跡,因而該畫被譽為西藏的《史記》。「桑耶史畫」位於大殿底層和中層,詳細繪劃了桑耶寺之興建情況、「七覺士」出家、及落成開光時之盛況,還有布達拉宮色拉寺等等不同寺院之修建情況等,是一部生動的「佛寺誌」。還有,烏孜大殿門外,豎立了一塊「興佛誓盟碑」,記載了赤松德贊王於西元779年敕令以佛教為吐蕃國教的情況,深具歷史價值和意義。 

桑耶寺之節慶

  每年藏曆正月初十日,桑耶寺會舉行「次久節」。相傳謂蓮花生大士會於這天之晨曦時份,乘著太陽之金光降臨人間。因此,那天大清早,寺僧與民眾便爬上屋頂向東眺望。接着,僧侶便跳起「次久金剛舞」,以迎請蓮師之降臨垂賜加持。

  另外,每年五月十五至十七日為「堆頓曲巴節」,屆時僧人會扮演桑耶寺的護法神「白哈爾神」,連同一百位咒師、一百名比丘、一百名魔女及一百名武士一起跳「金剛舞」,其氣勢非凡,場面壯觀。附近居民亦會趁此節日聚集在寺外,舉行約十天之墟市活動,他們會進行買賣或表演騎馬、射箭、鼓舞等等,活像嘉年華會,可見「堆頓曲巴節」不但是桑耶寺之節慶,也成為桑耶鄉的風土節日。

桑耶寺 / 下載    返 回 原 處     返 回 頁 首

 

傳佛教始祖 蓮花生大師簡介

The Founder of Tibetan Buddhism :

Guru Padmasambhava

 

 

蓮花生大師  Guru Rinpoche

降誕預言

傳佛教的始祖蓮花生大師,簡稱蓮師,被尊稱為當代第二佛,出生於古印度之西北面稱為鄔金(Orgyen,又名鄔仗那Oddiyana,即現今之Swat Valley,乃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處)的一個地方。關於蓮師的降誕預言,由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作出授記。跟據如下之經卷:-

《釋迦妥覺察爾授記經》云:「佛涅槃後八年,地名陀曩俱舍(又名達那郭夏Danakosha)海中,化生一佛,名貝馬炯列(意即蓮花生處),一切“密乘”,由彼担荷。」

《那密斷宗經》云:「我(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我再出應世,名貝馬炯列,世間第一,莫能敵比,最上密乘,由是傳布。」

《甘杜渣威舉經》云:「佛說與我同來教主,名海生金剛,傳〔九乘教法〕。」

《涅槃經》云:雙林示寂時,摩訶迦葉他往,惟噶達雅那准達三人在側。佛累囑曰:“我涅槃時至,爾勿焦心,亦勿號泣,即住多劫,此身終當變滅,將來當有勝我者,出生海中。”」

《中樞林經》中記載,釋尊涅槃前說:「從此八年以後,在達那郭夏海裏,自然開放的蓮花蕊裏,會誕生蓮花生大 師,這是密宗之主。」 

有關蓮師的降誕,上述的經文,清楚地指出幾點:-

1.    降誕年份: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於藏曆之猴年猴月初十日降生,大約在中國周朝春秋時代;

2.    降誕地點:位於印度西北面之陀曩俱舍(達那郭夏)中。

3.    降誕形式:屬於“化生”,並非“胎生”。跟據“密續”的記載,現場目擊者見到八歲孩童相狀的蓮師出生在一朵海中蓮花。蓮花的體積剛好可以用雙手環抱着,蓮花放出五色虹光,孩童相貌美好,蘊含光釆,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即「圓滿」相狀),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蓮花,以跏趺姿勢端坐蓮花之上(資料出自敦珠法王二世之西藏古代佛教史)

4.    降誕預言:蓮師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共同化生在蓮花之上。

5.    降誕目的弘揚〔九乘教法〕,特別是“密乘”教法。 

 

原始法身佛普賢王如來〔九乘教法〕的弘播

The Teachings of "Nine Yanas"

from the Primodrial Buddha

Dharmakaya Samanthabhadra

    “九乘”“九”種好像船或車一樣的修行方法,“乘”載你脫離「六道輪廻」,到達佛的「真空涅槃」境地。﹝九乘教法﹞是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傳出的教法。

 

﹝九乘教法﹞簡介:

佛法:出世間法--共因乘----小乘---聲聞乘
     |    |      中乘---緣覺乘
     |    ------大乘---菩薩乘
     ----不共果乘密乘 

 密乘--外密 (下三部密)

       | |     -作密 
    | |   -行密
    | |   -瑜伽密                
    |  └內密(無上瑜伽密)

                 └-瑪哈瑜伽
    |   -阿努瑜伽
    |   -阿的瑜伽---心部
    |                   └-----界部
    |                   └-----口訣部

                                   |

                                   |

       密密-------「外部」(阿的)

             -------「內部」(借的)

             -------「袐密部」(仰的)

             -------「心髓部」(寧的)

 

“顯教”部份--

1.    聲聞:於佛在世時,因為聽“聞”佛的“聲”音及「四聖諦」(苦、集、滅、道)的教法而修行,悟「真空之道理」成“阿羅漢”。

2.    緣覺:因為觀修「十二因」而悟「真空之道理」成“辟支佛”。

3.    :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行為而悟「真空之道理」成佛,但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 (即一段難以計算其長度之時間。時間單位若果以億萬年來計算,指這種修行方法要經歷難以計算之億萬年時間來修行成佛。)

由於以上三種修行方法,都集中在積聚善的「因」,以深厚的功德引發善的「果報」,令「心」進入覺悟的領域成佛,所以以上“三乘”,被稱為“因乘”或“般若乘”。

 

“密乘”部份之「下三部密」(俗稱「外密 / 東密」)

4.    作密:以“口”持誦「真言呪語」、以“身”結「手印」、以“意”觀想「佛身」,將「身體、語言、意念」全部凝聚在修行之上,成為「主因」修行成佛。再加入供養“本尊”(意即「法之」,在“密乘”中代表“佛”的稱號。)及祈願,感召佛的加持,成為「他力」協助成佛。其代表性的“密續”有《摩登伽經》《華積陀羅尼經》《持句陀羅尼經》等。由於修持者只觀想「佛身」,不會自觀成“本尊”,在修持比重上多依靠佛的加持、「他力」及事相,於「心」的「空性」訓練極缺乏,所以即使修持十分好,仍然需要十六生,方可成佛(敦珠法王二世之《智慧甘露》Wisdom Nectar, 294302)。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亦可以最快七生成佛。

5.    行密:以初級的“本尊”觀修法及初級的“自心相應”觀修法修持成佛。以《大日經》為代表經典。在修持方法上,雖然減少事相,但仍然注重向“本尊”壇城乞求加持力。修持者會自觀成“本尊”,但於「心」的「空性」訓練仍然缺乏,所以即使修持十分好,最快也要五生,方可成佛。

6.    瑜伽密:以較深層的「入我我入」“本尊”觀修法及“自心相應”觀修法修持成佛。其代表經典為《真實攝經》《最勝本初》等。在修持方法上,減少對“本尊”壇城的乞求。修持者會自觀成“本尊”及觀想對面“本尊”,祈求兩者相應,所以於「心」的「空性」訓練仍然不足,因此即使修持十分好,最快也要三生,方可成佛。 

“密乘”部份之「無上瑜伽密」

(俗稱「藏密」,「無上」是指沒有比這種方法更好更上級的意思。)

7.    瑪哈瑜伽:“瑪哈”的意思是“大”,“瑜伽” 的意思是“相應”,表示用這種方法修行,可以與佛“大相應”。以觀修“本尊”的「生起次第」為主,亦涉及「圓滿次第」的修持而成佛。「圓滿次第」屬於「空性」的實修訓練,層次比「東密」的修持方法更深層、更圓滿、更直接。此種層次的修持不依靠“本尊”的加持力,但必須訓練「專注力」。若果「專注力」足夠,配合「空性」的實修訓練,最快可以於「臨終時」成佛,即是「即生成佛」

8.    阿努瑜伽:“阿努”的意思是“無比”,其修持方法加入「脈、氣、明點」及更深層的「圓滿次第」:「空性」實修訓練,並且配合身體的結構及「心識」反射的幻境作主體訓練,層次更上一層樓。如果「專注力」足夠,配合更深層的「空性」實修訓練,再依法轉化「脈、氣、明點」,最快可以於「在生時」成佛。

9.    阿的瑜伽:“阿的”的意思是“無上”,其修持方法以「大圓滿」的訓練為主。由於此教法配合「口訣」作精華指導,直接對「心」作出訓練,屬於最高、最徹底的教法。「大圓滿」的最高成就,可以在即生之中,將物質身轉化為「虹光身」,直接成佛,即是「即身成佛」。「大圓滿」包括两種修法:「且却」及「妥噶」。其教法及所能達至之成就,均屬最高及最圓滿,其它教派及教法皆無法超越,所以被稱為「大圓滿」。 

由於以上六種修行方法,都集中在訓練「心」的提升,直接進入覺悟的領域,成就佛的果位。即是直接與「成果」連結,所以以上“六乘”,被稱為“果乘”或“金剛乘”,是快速捷徑的方法。 

《傳授教誡王經》中說: 「信因因之法(這裡的「因法」就是「因乘」,俗稱「顯教/顯宗」。),法輪勤將轉,果乘之捷道,未來將得生。

以上經文,清楚地預言當時正盛傳「顯教」的教法,而未來的“密乘”教法,將會誕生。蓮師《聞解脫續》中說:「佛陀以“化身相”宣說“顯宗”,以“報身相”宣說“密乘”的“下三部密”,以“法身相”出現於清淨剎土,向“五方佛”宣說“無上瑜伽密”。」 

蓮師的學問博大精深,精通「五明」,就是「醫方明、工巧明、因明、聲明和內明」。「因明」即「因果邏輯學」;「聲明」即「聲韻學」,所以蓮師懂得多種文字及語言;「內明」即「佛學」,包括顯密教法;「工巧明」指「建築」,包括天文和地理。蓮師說:「修行人不能只懂得佛學,尤其是弘法者,要懂得多方面的世間事情,才可以因應世情施教及擴大弘播領域。」 

蓮師在人間一直弘播〔九乘教法〕,其中有很多弟子修持成佛。蓮師座下有二十五名非常出眾之大弟子,有些從事梵藏佛典之譯述工作。此等翻譯著作,後來被編成西藏“大藏經”之《甘珠爾》(佛所說之教法)及《丹珠爾》(菩薩們之論及注疏)。而有關蓮師事蹟之傳記著作,於西藏共有五百多種典藉在流傳。 

跟據“(宗的經)”記載,由於蓮師是“化身佛”,已經證取「無死虹光身」(詳情請參看「敦珠佛學會」出版之《藏傳佛教寗瑪巴之虹光身》光碟,現已上載至「敦珠佛學會」YoutubeTV頻道),其身體由虹光組成,並非凡夫人類的普通物質構造,所以並無蓮師入滅的史實記載。跟據史實記載,蓮師在人間的事蹟長達千多年(資料出自敦珠法王二世之西藏古代佛教史)蓮師在最後一次出現時,表示要到另一“時空”弘法,但承諾每逢藏曆初十日,都會再入此世間加持精進修持的修行人。公元七九二年(唐德宗貞元八年)蓮師向諸弟子說:「我無來去,惟信我者,我即現其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日,我自來視諸弟子。」說完後,口誦吽吽之聲,四大天王捧一天馬,從空而降,蓮師騎乘天馬,騰空飛去。 

蓮師在人間的千餘年中,曾經八次變現不同的形相,世稱蓮師八變」。連同「主相狀」,蓮師一共以九種不同的相狀及方式弘揚﹝九乘教法﹞(蓮師八變」請參看「蓮花海」第2期至現今之「祖師傳記」一文)

藏傳佛教始祖 蓮花生大師簡介 / 下載    

返 回 原 處        返 回 頁 首

 

 

藏傳瑪巴之傳承系統

Lineages of 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

 

 

「龍欽領體」皈依境

Refuge Tree of Longchen Nyingthig Lineage

 

傳佛教甯瑪巴(紅教)之傳承系統可分為三

1.     長遠教傳之「大圓滿心髓」(佐欽領體)傳承系統(噶瑪)

2.     短傳之「巖傳派」傳承系統(唾瑪)

3.     蓮師建立「巖傳法要」的由來

4.    「清淨相狀」極近傳承之「大圓滿龍欽心髓」(佐欽龍欽領體)傳承系統(笛冷)

 

長遠教傳之「大圓滿心 」傳承      短傳之「巖傳派」傳承     返 回

蓮師建立「巖傳法要」的由來    極近傳承之「大圓滿龍欽心髓」傳承系統

 
 

「敦珠新寶藏」傳承系統之簡介

The Dudjom Tersar Lineage

 

 

「敦珠新寶藏」皈依境

Refuge Tree of Dudjom Tersar Lineage

一般而言,「新寶藏」之傳承及其系統,是指由某一位「巖取者」巖取及結集而成之「新的寶藏」(「新的寶藏」是相對於前人所巖取之「舊的寶藏」而取名為「新」。),內容包括該系統所有重要修持法要及儀軌之灌頂、傳頌及口授等各方面。「敦珠新寶藏」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故此「新寶藏」不一定是「巖取者」本人之所有著作,有些函數是他本人對於某些修持法要所進行的一些注疏,亦可以包括其他大成就者之著作。例如:敦珠甯波車第二世之二十五函全集,內容包括由他本人所巖取的「新寶藏」與著作,及其他大成就者的著作。 

「敦珠新寶藏」作為一個傳承系統,具有完整的體系、自成一格,理應不包括其他大德之著作或「寶藏」在內。然而,在某種特殊情況下,該「巖取者」會以其個人之修持證量及學養作為準則,將其他「巖取者」之巖取法要加以增減後,再將之編入自己之巖取法要之內,以便能够進一步饒益有情。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應其本身之證量及清淨意念,為饒益有情而作如是之安排。例如:依怙主夏札(戚操)法王有兩份關於「空行心要」之重要修持法要,被依怙主敦珠法王二世本人,親自收集並編入「敦珠新寶藏」之第十六函內。當時依怙主敦珠法王二世正在西藏拉薩,其本人認為如此做法極之適當,將會為一切有情帶來極大之利益。 

而這此巖取大師之重要「巖藏法要」,與一般上師們對「經續」之注疏的最大不同點,在於這些「巖藏法要」,乃經過「巖取者」們以其證取法性之種種真實證量,而流露出來的法要 (特別是指「意巖」)。這樣才能真正地把這些法要,及其傳承之連續性及加持力,經過歷代傳承祖師,而得以顯露及保存下來。依怙主 夏札(戚操)法王被依怙主敦珠法王二世,指定為「敦珠新寶藏」的法主 (初笛),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請參看依怙主夏札(戚操)法王之傳記內,有關依怙主敦珠法王二世之重要開示。) 

就廣義而言,「敦珠新寶藏」整個系統為數約五十四函,分別是:「大巖取者」敦珠甯巴有二十函、「大巖取者」敦珠法王二世有二十五函、智慧空行母色拉康卓有六函、與及依怙主夏札(戚操)法王有三函 (到現時為止)。就狹義而言,則只有巖取法要之函數才歸入「敦珠新寶藏」。

根據「大巖取者」敦珠甯巴所巖取之「敦珠新寶藏」法要而分類,可分為四個最主要的敎法系統,前三個為「意巖」,第四個為「土巖」:

(一)  《清淨相狀之智慧網》,例如:修習「藍黑色忿怒母」之法要;

(二)  《甚深敎授自然解脫悟相》,例如:修習「大悲觀世音」之法要;

(三)  《法性廣大虛空寶藏》,例如:修習「大圓滿-且卻、妥噶」之法要;

(四)  《空行心髓》,由移喜磋嘉佛母親自傳予「大巖取者」敦珠甯巴之法要。 

而由「大巖取者」敦珠智者移喜多傑 (意為「無畏金剛智」,即 敦珠法王二世)所巖取之「敦珠新寶藏」法要中,亦有四個最主要的教法系統,全部均是「意巖」:

(一)  《海生心要》,以修習上師之外、內、密、密密四層不同之法要;

(二)  《利刃觸滅》,以修習本尊之重要法要;

(三)  《空行心要》,以修習空行之外、內、密、密密四層不同之法要;

(四)  《金剛力士》,以修習「忿怒蓮師」之重要法要。 

在整個「敦珠新寶藏」之傳承系統裡,有一主要「法要」名曰《空行心髓》,是由「大巖取者」敦珠甯巴所巖取的;而另一主要「法要」名曰《空行心要》,則由「大巖取者」敦珠智者移喜多傑所巖取。在敦珠甯巴所巖取之《空行心髓》內,有兩個法要是特別關於「普巴金剛」之巖傳法要。而在其二十函之巖取法要當中,則有兩專函是關於「普巴金剛」之巖傳法要。而敦珠智者移喜多傑所巖取之法要當中,亦有一專函是關於「普巴金剛」之巖傳法要。故此敦珠甯巴敦珠智者移喜多傑兩位聖者,均是以巖取「普巴金剛」之巖傳法要而名聞天下,更是修持及傳授此法要之專門名家。現因末法時代,佛法出現很多魔障,修持「普巴金剛」巖傳法要,是降伏魔障之重要方法之一。兩位聖者均以「敦珠」(Dudjom,意為「摧魔」) 為名,亦是因應時代之需要而示現應化功德的。

 

巴金剛

Dorje Phurba 

由於漢地得聞「敦珠新寶藏」之名者甚多,此名亦早已流傳甚廣。但能窺其內容者,即使只是其「目錄」,亦未可得。一般都不知「敦珠新寶藏」所指何物。為舒解迷霧,特書此簡介以便得聞其名者,深切體會此「寶藏」之珍貴處。其「新」之真正涵義,在於其極為適合現代之修行者修持。此「寶藏」由蓮師親自巖藏至今,歷十餘世紀後,因緣而遇當代眾生之根器,應修此「寶藏」最為適合,故被 蓮師所遣派之巖取者所取出,以利益當代眾生 (猶如今人所謂之「時間錦囊」) 

由於「敦珠新寶藏」乃蓮師直接傳予近代之「大巖取者」,其傳承之加持力極大,一般稱之為「傳承煖」──既直接、亦具力,撫之仍覺其「煖」。此亦是「敦珠新寶藏」被喻為當代修持密乘之瑰寶、及速證菩提之金鑰匙之由來。其修持儀軌之內容,精簡而囊括全面之修行精髓,逐層而上,具系統之餘,亦含甚深「心要口訣」。為當代之密乘寶典,並非浪得虛名而已 !

「敦珠新寶藏」傳承系統之簡介 

 

Short Introduction of Dudjom Tersar Lineage

 

  返 回

 

敦珠新寶藏之巖傳傳承

傳承表

大巖取者 敦珠甯巴(敦珠法王第一世)

Terchen Dudjom Lingpa

 

普賢王如來金剛薩埵嘉饒多傑蔣巴舍甯詩列星哈啤瑪森巴華移喜磋嘉敦珠甯巴卻美巖頓旺波智者移喜多傑由漢地演密教者「舒囊卓之贊青」(又名劉銳之)傳與移喜泰賢啤嗎哈尊

 

敦珠新寶藏之巖傳傳承 / 下載        返 回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傳承系統

The Narak Dong-Truk Lineage on Vajrasattva's Net of Magical Illusions (Skt. Mayajala; Tib. Gyumtor Drawa) Root Tantra of the Anuttara-Yoga Tantra of Tibetan Buddhism

 

 

大幻化網本續壇城圖

Mandala of Narak Dong-truk Root Tantra

在藏傳佛教寧瑪巴(紅教)的傳承當中,大幻化網是很殊勝及極之重要的法要。此法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無上不共傳承之大法,復分為

  1. 教傳派

  2. 巖傳派                兩大傳承系統。


特別是在當今世局紛亂之末法時代,佛陀教導我們知道「三界不安、猶如火宅」,無常迅速,死緣無定,但必定至。「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為了獲得自身解脫的法寶,利益眾生及親人 等,以便能往生佛土,我們真誠地邀請各位法友,共同維持及保護此一曠世難逢的無上密法 --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傳承系統」

大幻化網密法

 

報身佛「金剛薩埵」

Sambhogakaya Buddha Vajrasattva

 

現在恭錄「敦珠佛學會」傳承上師之一的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依照師祖敦珠法王二世所傳授、編譯而成之《大幻化網導引法》中之開示 如下:
 
「大幻化網」 (藏名「那也東初」),是「根本摧滅金剛地獄」義。在劫初時,有婆羅門名海螺珠,善巧五明,均極超著。有王子向之求學五明,成就第一,與師無二;緣是遂起妒心,以為唯師為能愈己,擬加害之。其師知而大生瞋恨,以王子為忤逆,因亦發極惡願。其後師被害死,弟子隨而墮地獄。師亦以發惡願,及生大瞋恨故,亦墮地獄,以此同在金剛地獄中受苦。

(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知而憐之,乃化為(報身佛)金剛薩埵,到地獄中,為說此法,使脫地獄之苦,故立此名。故不獨修持此法,能得三身成就,如只聞此法名,亦不墮地獄,其殊勝可想。…………
 

所稱「大幻化網」者,以其頂心二輪,所化出之忿怒寂靜本尊,略者已凡百尊;喉臍密輪,尚未列入。其教授是蓮花生大士普賢王如來所說之 「根本續」密要中,摘要出來。若只聞寂靜忿怒本尊之名,亦可超三惡趣;倘得入壇灌頂,則雖犯三昧耶戒者,修此法亦可還淨。 

其內容復分略、中、廣、三:略者,唯一手印;中者,靜忿身壇城;廣者,壇城如鬧市。……若廣者則五輪本尊多至三百餘尊,只就密輪而論,亦多至八十餘尊。觀此則知「大幻化網」之名,所由來乎。 

本法為寗瑪巴無上不共傳承;而寗瑪巴中,復有教傳派及巖傳派之分;茲則將兩派精華,融合傳授。 本法之教授,分為「能成熟之灌頂」,及「能解脫之導引」,特分別詳述之。

 

        

 

                       42位寂靜尊                                     58位忿怒尊

               42 Peaceful Deities                               58 Wrathful Deities

 

師祖敦珠法王因應殊勝因緣,當傳授此一傳承給其漢地傳承弟子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時,特別在上師所編譯之《大幻化網導引法》序中宣道:「遂將遠近教傳岩傳雙具之靜忿摧壞金剛地獄壇城,四灌成熟、與能解脫之導引法,全部攝集開示之。其中本尊生起,依遠傳教傳派,其中圓滿次第,依近傳岩傳派《靜忿密意自然解脫道次》意義。在此以前,關於靜忿方面教授,零星散見於各部。如此生圓攝集著作,成為一部,未之有也。由此之故,應加愛惜,作希有想。希望將此殊勝法要,廣大弘揚。當斯濁世,普賢王如來心要教典,應發揚於世間,蓮師有此授記也。」由此可見此一傳承之殊勝及希有難得之處 !

上述開示,均有深廣的經續教證,於此不贅。誠請欲入密乘之具信有福緣之士,應慎重取捨正法,尋求明師,以求獲得真傳,以免誤己誤人,此不可不慎 !


以此等善根,回向一切如母有情,均能趣向究竟之解脫與涅槃。


               願善妙增長 !

大幻化網傳承的緣起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根本續傳承系統 / 下載     返 回

 
 

無上密乘教傳派金剛薩埵靜忿

大幻化網本續灌頂

傳承表

法身佛 普賢王如來

Dharmakaya Buddha Samanthabhadra

 

普賢王如來金剛手姑姑喇渣因渣菩提釋迦布捷聲哈也渣姑巴也渣戈媽德偉空遮伽雅生遮生汪卑嗎那密渣也羅孫奴梳波那啤努青生遮野些蘇力啤遵麥些信令舒敦哥羅宿青沙渣遵呢舒中些也渣巴零巴窩加敦些敦多傑贊青倫多傑窩舒囊贊青卻之星加山遮不舒那君波生祝多傑生遮領青貴洛孫奴啤  梳朗蔣錯寫敦青波嘉可多傑班青班媽汪遮仁親即頓宿青充美巴烏金笛打零巴羅青卻巴爭錯仁親冷渣卑嗎登精卻呢南遮卻呢卻尊生遮貢伽頓真羅布秋打彭爹窩錫智者移喜多傑由漢地演密教者「舒囊卓之贊青」(又名劉銳之)傳與移喜泰賢啤嗎哈尊

 

大幻化網本續灌頂傳承表 / 下載         返 回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本續

巖傳派靜忿摧壞巖出近傳承

傳承表

蓮花生大師

Guru Rinpoche

 

蓮花生大師演巖傳加馬寧巴迎打取者迎巴俄些南卡卓之蔣楚梳朗俄些  梳朗啤登梳朗卓宗那楚楊佐軍加渣巴多鴉定尊親呢倫朱笛打零巴  雅汪趣啤仁親冷渣卑嗎登精卻呢南遮卻呢卻尊蔣楊親遮旺布卓朱巖頓旺布智者移喜多傑由漢地演密教者「舒囊卓之贊青」(又名劉銳之)傳與移喜泰賢啤嗎哈尊

 

大幻化網本續巖傳派傳承表 / 下載       返 回

 

 

 

無上密乘大幻化網本續極近傳承

傳承表

笛清楚朱零巴

Dechen Chokgyur Lingpa

 

笛清楚朱零巴青、公冷衣卓朱巖頓旺布智者移喜多傑由漢地演密教者「舒囊卓之贊青」(又名劉銳之)傳與移喜泰賢啤嗎哈尊

 

大幻化網本續極近傳承表 / 下載       返 回

 

 

接收敦珠佛學會通訊

Dudjom Buddhist Association Mailing List

留下通訊1